新闻详情页
沙巴体育投注,沙巴体育娱乐场网站>>世纪中山
孙中山与《实业计划》学术研讨会上,有哪些观点碰撞?         2025年05月16日16:21

5月15日,由沙巴体育投注,沙巴体育娱乐场牵头主办的孙中山与《实业计划》学术研讨会在广东中山开幕。会议设置主旨演讲、大会平行论坛、分组讨论、学术小结等环节,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围绕主题深入交流研讨,我们特撷取其中的精彩发言与大家分享。

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赵立彬:

1916年至1919年间,孙中山和中国民主革命派的建设思想有了重要发展,形成了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社会”联成一体的方案要素,主要内容包含三民主义的理论阐发与民国政治建设,以及根据《实业计划》所引申的经济、实业、市政建设,改造理想社会、因应新思潮和新文学的社会建设。这一时期他们对于中国建设问题的探索,补足了民主革命派在建设理论方面的重要一翼,型塑了中国国民党在当时作为进步政党的形象,也为其后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实行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廖大伟:

《实业计划》的酝酿与成书、书中的内容、前期的宣传和正式出版,以及出版后的传播和各方的反应,都与上海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可以说没有上海特殊的环境与条件,没有发达的交通和中西文化的碰撞繁荣,没有相对的和平与众多有辐射力的媒体,就没有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实业计划》。孙中山要把它写成一部比较满意的著作,除了日常思考与知识素养的积累,还必须有相对安宁环境和有利于探索创作的条件。某种意义上,上海催产了《实业计划》并帮助扩大了它的影响,《实业计划》也对上海给予了恰当的评价,指出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教授裴京汉(韩国):

1920年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是清朝灭亡后经过不少曲折,实现近代民族国家摸索的阶段,也是推进国民革命的时期。在孙中山和国民党领导下进行的国民革命,是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推进的,其最大目标是争取国家统一的“反封建(反军阀)”和以争取国家独立为目标的“反帝”。1920年代国民革命时期和19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韩国国内言论出现了对三民主义,特别是对以反帝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的呼应,体现了孙中山和三民主义对包括韩国在内的中国周边东亚地区产生的重要影响。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孙继业: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工业化长远规划、第一个经济发展战略长远规划,系统描绘了近代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集中体现了孙中山关于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设想。其中的立足国情、对外开放、重工业与轻工业协调发展、注重沿海与内陆区域协调发展等主张,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仍具有重要启示及现实意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杰:

将《实业计划》纳入《建国方略》更广阔的视野,作综合性审视,可以更好地阐释孙中山以“建设”(心理建设、政治建设、物质建设)为取向,展示孙中山“建设”认知体系构建、战略策略内涵、国际竞争目标等独特的思想境界,以评价他的认知高度。探讨《实业计划》在历史进程中建设性、超前性与国际性的引导意义,揭示其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芒,在于唤醒和激励国人关于建设国家的认知与自信,敢于以我为主,以外国的资本建设中国,打造中国建设的气派,对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有深刻的启迪价值。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福建省孙中山研究会顾问黄顺力: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倡导者、建设者。《实业计划》是他精心擘画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模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尽管问世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但《实业计划》中许多有关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思想认识,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极为宝贵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丘树宏:

基于孙中山及孙中山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特别而重要的关系,建议以孙中山文化为核心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价值链,将大湾区的人文价值链转化为现实价值链,从而打造联结大湾区各城市最具竞争力的文化纽带,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以文化的名义对《实业计划》中有关粤港澳江海超前规划的诠释和呼应,是对孙中山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践行和回答。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邵雍: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最先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写的《建国方略》一书,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孙中山指出“革命之初心,本以救国救种为志”,他坚决反对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与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时至今日,孙中山精神跨越时空,仍然具有价值感召力和精神凝聚力。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顺昌:

孙中山撰写《实业计划》的逻辑进路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他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规划了十大产业布局,拟定了发展中国实业的“大方针”“大政策”,是近代以来内容最丰富、最完整的实业发展方案。孙中山不仅全面规划了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且提出的前瞻性、创新性的理念及主张,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和时代价值。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福寿: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分三部分,实际上“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是相互联系的,《实业计划》中也包含了社会发展等深刻意蕴,特别是“结论”部分有着丰富的开放发展思想。他强调以开放促中国发展,以开放促世界发展,中国的发展需要吸取西方国家的先发经验和教训,需要避免西方国家走过的曲折路径,中国开放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充分说明了孙中山开放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员李振武:

孙中山终其一生都非常重视包括铁路建设在内的实业建设。《实业计划》第四计划是铁路计划,主张按五大铁路系统修筑十万英里铁路,组成遍布全国的铁路网,是其一生中对铁路建设最为全面的规划。之前,民国初年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提出在十年内利用外资修筑二十万里铁路。清末东三省总督锡良比孙中山早两三年提出类似主张。两人的引资筑路主张在当时的境遇,可反映出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高涨之际,对外开放思想所遭致的困顿窘境。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学继:

孙中山先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而《实业计划》是其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实业计划》是近代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系统全面的现代化建设蓝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及参考价值。我们应该记住的是他对经济发展中许多重大的关键问题的洞见。《实业计划》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具体细节,而在于大的方针与原则性的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姜海军:

孙中山主张以实业为中心,通过发展钢铁等基础工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契合现代产业经济学主导产业带动理论。重视交通网络建设,认为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在民生保障方面,通过实业发展创造就业、推动公共事业,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倡导国际合作,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中国实业发展。这些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副馆长张道有: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是擘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不仅承载着实业救国的理想,更蕴含着国家治理的深层智慧。采用分阶段实施的治理路径,从基建突破到系统集成;蕴含着民生为本的治理逻辑;治理目标是构建现代化国家,形成政治、经济、社会三维一体的治理追求。知行学说为《实业计划》提供了方法论支撑,民生史观构成了《实业计划》的价值内核,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着重要启示。

广东省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主席胡波:

人们在《实业计划》中看到最多的是孙中山对铁路、公路的高度重视,却少有人论及孙中山的航运思想。孙中山对水路、水运或航运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恰恰是他试图从构建水陆交通网络、发展水陆交通、节约运输成本,加速物流、货流和人流的思想前提和实践基础。探寻孙中山的航运思想的内涵和特征,可以使今人对孙中山关于三大港口建设和铁路公路网络构建的良苦用心有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